高通“巨蟒”吞下恩智浦“肥羊”还需时间
半导体行业者这两年大大小小的并购异常频繁,也成为同行之间经常讨论的话题,令人们比较激动的是,并购的最高金额在不断的刷新,这不今年10月份,手机芯片巨头高通以47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汽车芯片巨头恩智浦,高通也获得了进军汽车行业的门票。高通并购恩智浦确实可以获得很多好处,但外界也担忧高通这条巨蟒,吞下并消化恩智浦这只肥羊,恐怕困难重重。
一、高通并购恩智浦,能获得什么
根据高通与恩智浦的共同声明,此一购并将为高通带来众多综效。
大发快盈500首先,恩智浦具备完整的车用晶片产品线,对于正积极布局车用晶片市场的高通而言,将带来明显效益。
其次,恩智浦的安全技术在业界居于领先地位,应用产业包含通讯、金融、身分识别等众多领域,与高通整并之后,将可携手提供更完整的安全连线解决方案。
第三,由于晶片价格持续下滑,规模经济因素对半导体企业的重要性日增。高通与恩智浦整并完成后,将可创造更大的经济规模,同时创造许多财务上的利益。
高通执行长Steve Mollenkopf表示,透过购并恩智浦,高通将取得其在汽车、安全与物联网领域的销售管道与领导地位,并且有助于协助客户及消费者享受到智慧互联的世界所带来的种种好处。
大发快盈500高通与恩智浦合并之后,将创造出一家年营收超过300亿美元的巨型半导体企业,并且在行动通讯、手机、物联网、安全、射频及网路等领域都拥有领先地位,其所耕耘的市场总体规模则可望在2020年达到1,380亿美元。
恩智浦执行长Rick Clemmer则表示,恩智浦与高通有共同的策略及互补的技术、产品线组合。两家公司合并后将有助于加快创新的脚步,并为整个生态系创造更多价值。
虽然高通与恩智浦对双方整并的目的及日后发展方向做出明确宣示,但这起引人侧目的购并案究竟能否创造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恐怕还有待观察。
二、高通消化恩智浦还需要时间
曾经历过类似大型购并案的资深半导体业界人士表示,在两家大型企业强强合并的情况下,组织及人员的大规模调动,甚至裁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情况。这种充满不确定氛围的环境,对公司的业务推动是相当不利的,公司的管理阶层更会因此而被迫将精神集中在内部事务,无暇关注客户需求的变化及竞争对手的动向。
他直言,许多人在看待企业购并时,经常很直观地把两家企业整并前的营收相加,推估整并后的企业规模。但如果回顾历史资料,不难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规律:绝大多数经过大型购并案的企业,都会面临12~18个月的虚弱期。在虚弱期间,许多竞争对手都会利用公司暂时无暇他顾的机会大举抢夺市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恩智浦与飞思卡尔(Freescale)整并后,恩智浦的营收规模虽有所成长,但仍是一加一小于二,且大量人才也在整并过程中离开老东家,另谋发展。
大发快盈500该业界人士总结说,现在半导体产业“门当户对”的购并,已经很少是真的着眼于合并后的综效,财务考量才是真正的主导因素。不像1990年代到2000年左右的半导体购并,是以取得关键技术跟产品线作为主要考量。
大发快盈500因此,高通购并恩智浦后,是否能在汽车市场上取得优于产业平均成长率的成绩,他个人的看法相当保留。他认为,在汽车晶片市场处于高速成长期的情况下,高通要在汽车市场取得成长不难,但成长速度若要优于产业平均表现,将会是一大考验。
三、进入汽车市场,高通还需自我调整
大发快盈500除了透过购并取得必要的产品组合外,有通讯模组业者认为,高通的业务运作也需要调整,或至少给原恩智浦团队充分授权,才有机会在汽车市场上取得好成绩。
该业者指出,在手机产业链,高通的产业地位接近PC产业的英特尔(Intel),但在汽车产业,供应商不太可能反过来主导客户的产品发展方向。
大发快盈500此外,汽车及工业应用的产业链相对分散,客户家数多,但单一客户的需求规模可能每月只有数千片到数万片之间。这种长尾型态的市场,经营的方式和手机产业单一客户每月需求上百万颗晶片完全不同。
这也是为何汽车跟工业应用产业的客户大多是跟通讯模组厂进行业务往来,而非晶片厂的原因之一。一来这些客户需要比较高的客制化服务,二来每家客户的需求量不大,晶片厂商往往对这种客户不感兴趣。而这也是模组厂长期以来的生存利基--更完善的客户支援能力以及灵活的业务运作模式。
大发快盈500然而,汽车和工业应用的产业生态就是如此,且即便各方都看好汽车智慧化的发展趋势将会创造出大量的车用晶片需求,在汽车跟工业领域,恐怕短期内还是很难出现全年需求量超过1,000万颗主晶片的重量级客户。理由很单纯,全球汽车产业的汽车生产量每年还不到一亿辆,与手机年出货量可达十多亿支不在同一个比较基准上,而且每家车厂都不会轻易放弃主导自家车款规格发展的权力,去采用标准平台解决方案。
大发快盈500笔者认为,虽然高通整并恩智浦,面临很多困难,但我相信高通既然有勇气花重金买下恩智浦,也会有好的计划实现整合,这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